今就若干问题与杭州汪胜忠本家联系过,他又请本届主编兰溪汪锦华老师用QQ与我作了具体交流。
因为该支谱系与老通谱的衔接点是61世“堪”公,所以我请他重新修改一下,只可从61世严州(建德)始祖“堪”公做起,前面的部分及傍系予以删除。该世系图中,有很多重复,更应予以删除。标题也不宜叫《道兴公支系谱》,而应为《建德堪公支系谱》。
我还请锦华老师将修改后的表格式初始版和文档式正式版一同发给我,以便审核、增插按语、个别调整等操作。
61世“堪”公迁严州(见通宗世谱第十二册、第五页)。所谓“严州”,古称睦州,后曰严州,今为建德。位于新安江水库(千岛湖)大坝下游不远处。
77世“抗”公迁玉山。玉山者,亦称玉华山,属建德市(县级市)大慈岩镇,叫玉山汪村。我2012年12月上旬观摩过该支的“颁谱祭祖大典”,故而了解了若干惰况。 堪公丛开化云台迁到严州六漕巷后,自立字辈,并从其孙辈开始使用,本支一直沿用至今。
玉华山称作玉山,也就是本支的称法。因为古时候要避44世汪华的名讳。建国前玉华山属于金华府兰溪县,建国后划归建德。有些外迁的宗人竟然因此而找不到我村。
77世抗公兄弟三人:扶 、持、抗。扶公迁兰溪交井,后人丁兴旺不算兴旺,但也自成一族。修谱时基本与我支合修。曾经有一次单独修谱过。不过近两次都是合修,所以堪公所立的字辈中,我们一直沿用,而交井派有两字不同。
抗公之后,迁居玉华山以来,也算是当地的望族。明朝万历年间婺源同宗进士汪国楠作兰溪县丞,曾与我族时任兴国县丞的汪汝祥一起对谱祭祖,并题写兰江望族四字,也为玉华山下白山殿(唐朝遗物)撰写了一副对联。
抗公之后,其实有一支也是常住兰溪,但是与我村的联系很密切,每次修谱必定一起编修。这支的人丁不多,但门第比较显赫。曾经出过道光时期的武进士汪仁勇(乡会连续第一的成绩,殿试四十几名),还有清末举人汪庆云、民国书法家教育家汪葆元(婺州师大书法家之一)。现在他们这支的后人散居各地,包括定居英国的也有,此次修谱实在联系不上,只知道年龄,故在新谱中只记录了行第,未写名字。 经过与胜忠本家和锦华老师几天的紧密合作,《中华汪氏通宗世谱·建德堪公支系谱》世系图的审核、加按,于1月24日夜得以完成,并已发至亮翁存档。在此,感谢两位的合作,并正式祝贺建德堪公支系成功溶入中华通谱! 祝贺建德大慈岩镇堪公支系成功溶入<<中华汪氏通宗世谱>>.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