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客 发表于 2010-10-4 19:42:19

                           (承前)



十封:宋理宗宝佑六年(公元1258年)正月十一日,更封昭应广仁显圣英烈王。   
         诏曰:王爵居六等之先,式彰休德;神封至八字而止,具载彝(yi音“移”,“法度”、“常规”之意)章。若屡著于阴功,则当更其美号。徽州乌聊山忠显庙神昭应广祐显圣英烈王,生也沉毅,殁而昭明。慕化识机,名位已著于前代;御灾捍患,灵祠遂显于皇朝。郡久恃以为安,人有祷而辄应。霸国之山河如旧,乌聊之影响常新。兹观多士之忱辞,欲广一家之貤(yi音“义”,“增益”之意)典。礼由义起,人欲天从。肆命有司,恩徽已洽于四世;顾瞻王庙,宠荣可厚于一身。其因故称,易彼二美。朕惟忠者臣之节,历万古而长存;仁者心之,德溥六合而流行。繄尔之庥,于斯为称神哉。沛澹容与想云,车风马之临灵哉。享锡吉祥,增练带花屏之胜。可特封昭忠广仁显圣英烈王。
                                                                                                                                  给事中皮龙荣行

十一封:宋恭宗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三月二十三日,改封昭忠广仁武神英圣王,改赐“忠烈庙”为额。

    诏曰:赤壁之风,胡为而助顺;公山之木,何自而加兵。兹非天幸之偶然,意有神助而至此。徽州忠烈庙昭忠广仁显圣英烈王,生而烈士,殁而正神。明德在民,宜得通百世之祀;阴功及物,何止活千人之生。属边尘之未靖,致内寇之俶扰;侵迫近境,实繁有徒。灵若降于云中,厉遂驱于山左。允矣,英威之孔灼,见于士庶之所陈。方人心危疑之秋,倚神为重,则国家褒崇之典,于礼亦宜。易庙额之嘉名,锡王爵之美号,以昭异渥,以答殊庥。噫!惠吉逆凶,盖有同于影响;御灾捍患,尚益著于威灵。永孚于休,大庇兹士。可特改封昭忠广仁武神英圣王,改赐忠烈庙为额。
                                                                                                                                  给事中皮龙荣行

十二封:元顺帝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闰五月二十九日改封昭忠广仁武烈灵显王。

         皇帝圣旨:礼不忘其初祀,典盖明于报思。爵以驭其贵,国思何间于灵幽。况神有功于六州之民,自宜享百世之祀。徽州忠烈庙昭忠广仁武神英圣王,生而先机之智,殁而及物之仁。有感遂通无远,弗屈箕风毕雨,阴阳听其翕张。黟水歙山,春秋安其耕凿。盖聪明正直而一者,故水旱疾疫必祷焉。爱易显称,庸光庥烈。尚其体兹,敬共明神之意,庶无忘夫阴隲\下民之功。式显威灵,以承茂渥,可改封昭忠广仁武烈灵显王。主者施行。



                (待续)

双子客 发表于 2010-10-4 19:43:01

                  (承前)


华公去世后不仅十二次受到追封,而且其庙宇还三次受到君皇的敕赠。

(一)宋徽宗赐庙额牒
尚书右丞范纯礼奏,据歙州灵惠公庙,有祈必应,历代显扬,宜加匾额。该部议奏,天下神庙,应增封者,悉赐褒荣。兹灵惠公祠,在先朝忠义,今为神正直,宜锡纶音,以崇庙享。
制曰可。
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三月日牒

(二)宋恭宗改赐忠烈庙(见前11封)

(三)明洪武四年颁降越国王庙榜文

皇帝圣旨之宝
皇帝圣旨:江南等处,行中书省,诏得徽州士主汪王,福佑一方,载诸祀典。本省大兵,克复城池,神兵助顺,累著威灵。厥功显赫,理宜崇敬。除已迎神主于兴翼祠祀外,居祖庙殿庭省府行合出榜。晓谕禁约,诸邑头目军兵人等知悉,毋得于内安歇,损坏屋宇,砍伐树木,拴系马匹牧养牲畜,肆行作践,以致亵赎神明。如有此等违犯之人,许诸人陈告,痛生断罪,仍责赔偿。所有榜文顺议出给者。


             (待续)

双子客 发表于 2010-10-4 19:45:06

               
                   (承前)


封建社会,夫贵妻荣,所谓一人得道,众戚登仙。华公的四妻九子,祖、父、族兄弟也得到了优厚的封赏。

大夫人钱氏,在世时封为贤德夫人,死后又六次被封:

一封 灵惠夫人。宋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六月六日。
中书舍人 汪涓 行

二封 灵惠助善夫人。宋宁宗庆五年(公元1199年)九月二十二日。
中书舍人 吴中昭 行

三封 灵惠助善协顺夫人。宋宁宗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六月三日。
中书舍人 邵文炳 行

四封 灵惠助善协顺显应夫人。宋理宗淳佑元年(公元1241年)六月十五日。
给事中 钱相 行

五封 协德辅顺妃。宋理宗宝佑六年(公元1258年)正月十一日。
中书舍人 陸壑 行

六封 协德辅顺昭惠妃。宋理宗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六月二十九日。
给事中弁子才 行

   另外,夫人稽氏先后被封为柔则夫人、柔则淑惠夫人。夫人庞氏先后被封为柔肃夫人和柔肃顺济夫人。夫人张氏先后被封为柔淑夫人和柔淑顺德夫人。

华公的曾祖父秦公(字文亨)先后被封为基福侯和基福昭佑侯。曾祖妣姚氏先后被封为基福夫人和基福衍佑夫人。

华公的祖父勋明公被封为灵庆侯,祖母许氏被封为灵庆夫人。

华公的父亲仙茔公被封为世惠侯,母亲郑氏被封为协惠夫人。

华公弟弟世英被封为协佑侯,世荣被封为协济侯。

华公九子,建公被封为忠惠正助昭庆侯,妻黄氏被封为昭顺夫人;

灿公被封为忠利灵助广济侯,妻朱氏被封为嘉应夫人;

达公被封为忠应威助昭济侯,妻葛氏被封为懿顺夫人;

广公被封为忠济善助慈泽侯,妻陸氏被封为崇福夫人;

逊公被封为忠泽显助广左侯,妻金氏被封为翊顺夫人;

逵公被封为忠仁信助广利侯,妻王氏被封为嘉德夫人;

俊公被封为忠佑昭助孚济侯,妻罗氏被封为靖德夫人;

献公被封为忠护侯,妻韦氏被封为慈助夫人;

爽公先后被封为忠德侯、忠德助顺侯、忠 德助顺广休侯、忠德助顺广休协贶侯及崇和衍烈公,妻闵氏被封为济德夫人、济德协庆夫人。


             注:以上“诰敕”略。

             (待续)

双子客 发表于 2010-10-4 19:45:46

                      (承前)


                      二、定望族敕


能被朝廷定为望族,说明我汪姓在唐朝时不仅人口鼎盛,而且声望卓著。这是每一个汪姓子孙值得引以为自豪的。

唐玄宗开元丁巳(公元717年)定望族敕。

先奉敕旨四海望姓家,廿六姓与诸姓不同,各得出处远近。其乾封元年君羡考定,至今依令。

武阳李    荥阳郑陇西牛并州郭上党陈
安定皇甫中山鲍河涧刘雁门夏河西汪
上十姓为国之柱

武阳贾白水张扶风马南京叶   陈留王蒙扶水冯翊赵翼赵苏
京兆杜河内旬梁山钜南阳何   岭南庞安定胡高阳许南阳候
上十六姓为国之梁


         (待续)

双子客 发表于 2010-10-4 19:50:46

               (承前)


三、道安公、端公等诰敕。

(一)赐兵马指挥使汪道安袍敕

(二)加封汪道安敕

(三)加封衙前都虞侯克三吴镇将端公汪濆敕命

(四)朝议大夫直焕章阁司农,少卿汪如渊敕命

(五)翰林学士汪藻谕官诰敕命

(六)吏部尚书汪应辰敕命

(七)礼部尚书汪泽民敕命

(八)新建汪氏义门诏

(九)宋高宗御笔亲题汪状元应辰涧底松


         注:以上内容从略。
         
         (待续)

双子客 发表于 2010-10-4 19:53:24

                  (承前)

               四、湖北通山宗谱中有“皇恩旌表”5份,现将旌表人名及事迹简录如下:


旌表1:平民汪本节妻陈孺人,生于道光戊戌年(公元1838年)七月二十五日亥时,乙卯年(公元1855年)于归,时年十八岁,咸丰庚申年(公元1860年)夫故,时年二十三岁,现年五十二岁,计守节二十九年。志比柏舟,辉扬彤管,表为节孝妇。

平民汪士奇黄孺人,生于道光壬午年(公元1822年)十月初十日寅时,己亥年(公元1839年)于归,时年十九岁(注:应为十七岁)。丙午年(公元1846年)夫故,时年二十五岁,现年六十七岁,计守节四十三年。青年矢志,白水盟心,表为节孝妇。


旌表2:湖北临生汪正名之妻舒氏,平日事奉舅姑至孝。三旬夫殁,守志抚孤,备尝艰苦,氏翁蕴堂,年逾八旬,病剧,医称不治。氏孝情急,割臂疗翁,翁病顿瘳,孝节可风,准予建坊旌表,钦此钦遵。


旌表3:通山县临生汪正名之妻舒氏,节实可嘉,准予旌表,执照原抄部复一纸。


旌表4:湖北兴国州通山县儒士汪雅亭,娶阮氏为妻。同治十三年雅亭身故,阮氏时年三十岁,现年五十一岁,计守节二十二年,实系寒苦守节,准其旌表建坊,礼部知道,钦此。


旌表5:湖北通山县汪瑞兰娶焦氏为妻,光绪二年瑞兰身故,时焦氏年二十五岁,现年五十岁,计守节二十五年,实系寒苦守节,准其旌表建坊,礼部知道,钦此。



          注:第八章全部发完。


          (待续)

双子客 发表于 2010-10-4 20:43:10

                (承前)

                                                      第九章族规家训

一、家训面面观 (内容拟发到本版区《谱牒纵横谈》中,请点击那里查看。)

二、族规家训选

   一个家族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族是否有良好的家风、教风、学风。汪姓同其他氏族一样,历代都十分注重家教。下面的事例,可见一斑。

    第一,不少汪姓祖先终生从事教书育人工作,有的甚至辞官别仕,回家教育子孙。宋咸淳进士汪一龙主紫阳书院。汪存弃官就学,设义塾以教子弟。宋元符进士汪洙,任明州教授,筑室西山,集诸儒讲学,乡人皆云集儒馆。汪若楫崇宁间为紫阳书院山长。元时汪时中博学善吟,不乐仕途,隐居查山,与兄并学,学者称为查山先生。汪逢辰主饶州鄱江书院山长。汪士逊授南轩书院山长。元婺源进士汪庭桂,为紫阳书院山长。元汪深年未二十,游真、杨二州间,讲学平山堂,学者称为主静先生。明汪克宽尽力于经学,教授宣、歙间,学者称为环谷先生。清诸生汪人骥主讲广方书院。清康熙进士第一的汪应铨,晚年主讲钟山书院。汪炅召 历主华原、横渠书院。

    第二、各门各庄,都订有族规家训。别小看这些训条,他可是全族老幼都必须遵循的,一旦违犯了,可是跟犯了王法一样,要受到严厉制裁的。我们都听说过,某地一男子因犯偷窃罪而被族人活埋,某一女子因违妇训而被沉塘。也正是这些族规家训,规范了人们的行为道德,使之养成洁身自好,勤耕苦读,奋发向上的好品行。汪姓历代的辉煌,族规家训与有功焉。

诸谱中族规家训很多,本谱遴选九篇。为了扩大众族台的视野,除选了本姓的家训处,也选了其他姓氏的家训。

            (待续)

双子客 发表于 2010-10-4 20:51:03

               (承前)


(一)诫 伯 禽
                                     【周 公】

【作者简介】
      周公,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姓姬,名旦,因采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曾助武王灭商。成王幼年即位,由他摄政,后平定管叔、蔡叔、霍叔叛乱,分封诸侯,营建东都洛邑,并制建礼乐典章,主张“明德慎罚”。其言论见于《尚书》的《康诰》、《大诰》、《无逸》、《多士》诸篇。

【内容提要】
   这是周公对其子伯禽的一番训诫。伯禽封于鲁,任前,周公以三事相训:不要怠慢亲戚,不要使大臣埋怨没被信用,故旧无大错就不必穷究,不要对人求全责备;即使才能过人,也不要与有专长的人争强斗胜;要居安思危、谨慎处事,办事留有充分余地。

【原文】
君子不施其亲,不合大臣怨乎不以①。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②,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③,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险者④,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文多记而守以浅者⑤,广。去矣,其毋以鲁国骄士矣!

【注释】
①以:任用。 ②故旧:老臣故人。③走:跑。④险:俭的假借字。 ⑤博文多记:犹博闻强记。

【译文】
   有德行的人不怠慢他的亲族,不让大臣抱怨没被信用。老臣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

   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跑速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廉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土地广阔富饶,用节俭的方式生活,便会永远平安;官高位尊而用卑贱的方式自律,你便更显尊贵;兵多人众而用畏怯的心理坚守,你就必然胜利;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博闻强记而用肤浅自谦,你将见识更广。上任去吧,不要因为鲁国的条件优越而对士骄傲啊!


         (待续)

双子客 发表于 2010-10-4 21:02:59

                   (承前)


(二)庭训
                                     【孔 丘】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诹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据说曾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现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及其与门人的言论事迹,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内容提要】
   本篇记述的是孔子独自站在庭院里教育儿子的一番话。孔子教育儿子要努力学习古代文化,学习古代礼仪,这样才能在文章和道德等方面有所建树,干出一番事业来。古人称父教为庭训,即源于此。本文分别选自《论语》的《季氏》、《阳货》两篇,为使文意连续明白,描述性的原文用括号标示。题目为编者所拟。

【原文】
   (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①?(对曰:“未也。”曰:)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②?(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③?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④。

【注释】
    ①诗,即《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民歌和朝庙乐章三百零五篇。孔子时代贵族交往时往往吟诵《诗经》里的句子来表达自已的意思,所以孔子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话。 ②礼:即《仪礼》。儒家经典之一。春秋、战国时代一部分礼制的汇编。③伯鱼:孔子的儿子。《周南》、《召南》:均为《诗经•国风》之一,文中以《周南》、《召南》指代《诗经》。孔子认为《诗经》可以兴、观、群、怨,具有很强的社会认识价值,所以告诫他的儿子好好学习《诗》。   ④墙面而立:即面墙而立,目无所见。比喻不学无术。

【译文】
   (鲤恭敬地快步走过庭院时,孔子叫住他,问道:)你学《诗》了吗?(鲤回答:“没有”。孔子说:)不学《诗》,就无法与人交谈。
   
   (鲤退下去后就开始学《诗》了,又一天,孔子又独自站在庭院思考问题。鲤恭敬地快步走过庭院,孔子叫住他,问道:)你学《礼》了吗?(鲤回答:“没有。”孔子说:)不学《礼》,就不能立身。(鲤退下去后便开始学《礼》。)

      (孔子对伯鱼说:)你学《周南》、《召南》了吗?作为人而不去学《周南》、《召南》,这不正像面墙而立、什么也看不见了吗?


               (待续)

双子客 发表于 2010-10-4 21:08:47

            (承前)


                                              (三)母训
                                                                                     【孟轲母】

【作者简介】
孟轲的母亲仉(zhǎng)氏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以教子有方被推崇为贤母的典范。事迹见刘向《列女传》。

【内容提要】
   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如果荒废学业,就会像快要织好的布被剪断一样半途而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养成好的修养和品德。孟子听从了母亲的教诲,改正错误,坚持不懈地勤苦学习,终于成为天下名儒。

【原文】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织,问学所至,孟子自若。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祖师子思①,遂成天下之名儒。)

【注释】
①子思:战国初哲学家。姓孔,名伋。为孔子的孙子。孟子受业于他的门下,并将其学说加以发挥,形成了思孟学派。

【译文】
   (孟子少年时,在外求学归来,孟子的母亲正在织布,便问孟子学习进展到了什么程度,孟子显出了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孟子的母亲就用刀割断了正在纺织的布,孟子很害怕,忙问母亲这样做的原因。母亲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割断这些织物一样,有德行的人总是以学习来显亲扬名,通过虚心求教来获得广博的知识,你今天荒废了学业,这就不可避免要成为一个只会干粗活而供人使唤的人,从而也就无法脱离灾难了。

   (孟子很恐惧,日夜不懈地勤奋学习,效法老师子思,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学问家。)


         (待续)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查看完整版本: 《赣鄂四县汪氏统谱》简介